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派出機構、各直屬單位:
《營口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業經2022年8月3日第十七屆市政府第1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營口市人民政府
2022年8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營口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
全民健身,關乎人民幸福,關乎民族未來。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提高全市人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依據《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令第560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和《遼寧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素質和生活品質為目標,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健身需求為出發點,堅持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體系建設,豐富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為營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做出積極貢獻。
二、目標與任務
(一)總體目標
大力推廣全民健身理念,提高全市人民群眾的健康素質。構建政府辦體育、群眾愛體育、全民參與體育的良好局面。著力解決當前我市全民健身事業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實際問題。力爭到2025年,全市居民體育健身意識顯著增強,全民健身文化氛圍更加濃厚,與營口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多元主體協同合作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城鄉居民健身意識和體質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更多居民形成運動健身生活方式,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達到48%。促進青少年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在校學生普遍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基本要求。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與管理更加完善。按照市、區、鄉、村四級差異化布局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推動器材設施建設的普及化、網絡化、智慧化,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 2.6 平方米。
——全民健身組織網絡更加優化。廣泛建立各級各類體育組織,支持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增強組織活力,形成覆蓋城鄉、規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每萬人體育社會組織達到2個,每萬人擁有健身站點3個以上。
——全民健身活動體系化發展。繼續開展全民健身品牌賽事,鼓勵社區、鄉鎮培育富有特色的體育比賽和活動,推動各行業開展職工體育賽事活動,形成以賽事活動帶動不同人群參與的全民健身新局面。
——全民健身指導能力不斷提升。完善體質監測指導中心建設,推動體質監測與全民健身指導有機結合。推動實施針對青少年、婦女、老年人、農民、殘疾人等群體的體質健康干預。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和隊伍建設,每千人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4.5人。
——體育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深入。進一步促進體育與文化、旅游、康養、教育、鄉村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旅游景區拓展體育旅游項目。大力推進各項體育項目建設,重點打造冰雪運動、戶外休閑運動等各具特色的體育產業集聚區和產業帶。
(二)主要任務
1.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絡
健全市、縣、鄉(鎮)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社區和行政村有指定人員負責全民健身工作。大力發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積極幫助有條件的鄉鎮成立體育單項協會。形成以體育行政部門為主導,以體育社團為主線,以健身站點為陣地,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骨干,覆蓋廣泛的群眾體育組織網絡。
2.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完善全民健身科學標準和規范體系,建立健全體質監測機構,積極探索依托各類醫療機構建立國民體質監測網絡,開展城鄉居民日常體質測定和科學健身指導,進一步完善國民體質監測、體育鍛煉標準、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等各項制度的落實。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上崗、考核制度,市每年組織1—2期,各縣(市)區每年至少組織一期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全市每年培訓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于1000人。
3.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
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 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對健身設施規劃建設有關要求。以戶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項目為重點,鼓勵在城市公園、街心公園等建設小型、多樣、便捷、可綜合利用的公共運動場,鼓勵社會資本利用廢棄廠房、庫房以及轉型中的商場集市建設社區商用運動綜合體,方便城鄉居民就近參與運動。將農村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納入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統籌推進。同時協調財政、住建、教育等相關部門,進一步推動各類公共體育場館和城鄉公共空間向百姓運動健身開放工作。
4.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
開展全市群眾賽事活動,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社區運動會。持續開展冬泳日、紀念毛澤東同志“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題詞、全民健身日等主題活動。鞏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大力發展“三大球”運動,推動縣域足球推廣普及。豐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動項目,大力推廣籃球、乒乓球、羽毛球、廣場舞、太極、武術、騎行、健步走等參與性強、普及面廣、健身價值高的體育運動項目,不斷提高群眾的體育健身意識,培養群眾的健身習慣。
5.擴大全民健身服務業的產業規模
發揮全民健身在促進素質教育、文化繁榮、民生改善、健身消費、大眾創業等方面的作用。培育體育市場,初步建成規范有序的健身休閑、體育康復、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旅游和競賽表演市場。促進體育與旅游、養老、康體等生活服務行業的融合,培育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體育健身服務企業和品牌。
(三)主要措施
1.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營造全民健身氛圍
(1)加大全民健身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報紙、雜志、電視及網絡等媒體,傳播科學健身的信息,普及健身知識,傳播健康新理念。
(2)通過全民健身展示、體育節、運動會等形式,組織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宣傳運動項目文化,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地方體育文化。
(3)打造體育文化特色城市。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打造鲅魚圈國際馬拉松、全民健身運動會、廣場舞大賽、圍棋公開賽等活動,形成全民健身品牌,推動我市體育文化發展。
2.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強化全民健身服務功能
(1)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按照配置均衡、規模適當、方便實用、安全合理的原則,科學規劃和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加強室外體育健身設施的維護與管理,力爭用五年的時間使我市室外體育健身器材完好率達到百分之百。強化公共體育設施免費、低收費開放力度,發揮全市公共體育場館的作用。推進學校體育場地向公眾開放。
(2)推進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建設和組織形式創新。加強體育社會組織管理。充分發揮體育總會、行業體育協會和單項體育協會等體育組織的作用。逐步推廣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制定全民健身服務購買目錄清單,以政府購買服務促進體育社會組織發展。
(3)開展各類全民健身活動與競賽。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樣”原則,組織城鄉居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推動基層健身活動的普遍化、經?;?。指導各鄉鎮培育農村全民健身品牌活動。鼓勵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定期舉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全民健身競賽活動。以打造中國北方排球之城為契機,大力發展競技性強、普及性高的排球、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推廣普及冰雪、健身走(跑)、廣場舞、武術、太極、健身氣功、象棋、圍棋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運動項目。
(4)加強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建設與管理。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登記注冊制度,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考核和激勵制度,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的長效機制。
(5)推進體質監測工作。建立健全市、縣兩級科學健身指導網絡,探索建立“體質監測與運動健身指導站”,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和鄉鎮建立國民體質監測站。
3.實施全民健身重點工程,發揮引領作用
(1)實施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培育國家級、省級全民健身示范基地,樹立青少年體育示范俱樂部、社區體育指導示范站、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各類先進典型。
(2)實施全民健身信息工程。依托遼寧省各城市體育地圖在線服務平臺和區域全民健身網站,提供營口地區健身電子地圖、國民體質監測、健身指導服務、健身活動信息,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務能力。
(3)實施全民健身服務惠農工程。針對全市公共體育服務城鄉不均衡狀況,重點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全民健身服務,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公共資源服務要素城鄉均衡配置。
4.發展全民健身服務業,促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1)發展全民健身服務業。培育省、市級體育產業基地和全民健身重大項目,發展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以綜合體為依托,促進全民健身與文化、休閑、商貿等綜合發展。
(2)促進全民健身與旅游、健康、養老、教育等產業融合。以健康為主題,整合體育、衛生、養老、教育等部門,探索建立健康促進服務中心,提供綜合的健康服務。規劃并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運動休閑聚集區,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業和健身休閑服務業。推廣青少年戶外教育活動,促進全民健身與青少年教育相融合,開發青少年體育消費市場。
5.突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重點
(1)促進青少年體育發展
將青少年作為全民健身服務的重點對象,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普及青少年體育活動,保障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每人掌握1—2項運動技能。探索依托現有社區體育設施建設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推動青少年參與社區體育活動。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縣(市)區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的教育督導考核體系。
(2)提高老年人公共體育服務水平
關注老年人健身服務需求,推進老年宜居宜練環境建設,統籌規劃建設公益性老年體育健身設施,創新推廣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健身項目和方法,利用大眾媒體和社區活動中心等為老年人提供科學健身指導,發揮老年人體育協會組織在開展老年群體健身活動中的作用。
(3)加強針對其他群體的全民健身服務
開展職工體育,發揮工會、職工體育協會作用,鼓勵和支持新建工作場所建設適當的健身活動場地,普及廣播體操、工(前)間操,廣泛開展職工體育健身和比賽活動,定期舉辦職工運動會。推動全民健身的殘健融合,建設“殘障友好”型生活與健身環境,嚴格按照國家無障礙規范標準設計和建設公共體育設施,健全殘疾人體育組織和康復機構,推動殘疾人參與體育健身活動,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發展。強化基層婦女體育組織建設,廣泛開展婦女體育健身活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應從國家戰略高度認識全民健身事業,加強全民健身工作的頂層設計,重視科學決策。把全民健身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把相關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推進和考核,明確發展目標和保障措施,細化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建立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派出主要領導負責,協同財政、金融、稅收、自然資源等部門,形成全民健身工作各層級的部門聯動落實機制,解決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中出現的具體問題。
(二)創新工作方式
擴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范圍和數量,逐步將組織與承辦公益性全民健身活動、運營和管理公共體育設施等服務,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交給社會力量。通過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服務等方式,進一步擴大城鄉公共體育服務覆蓋面,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質量。
(三)加強評價與激勵
明確全民健身發展的核心指標、評價標準和測評方法,為衡量各地區、各部門全民健身發展水平提供科學依據。引入社會和市場力量,形成多層級、多主體、多方位全民健身發展水平立體評估體系,堅持全民健身評估的經?;?、制度化。制定全民健身激勵政策,建立激勵平臺,拓展激勵對象和范圍。在堅持對各級政府的全民健身績效考評、體育先進單位和個人評比的同時,試行體育健身消費券等激勵手段,形成多渠道、市場化的全民健身激勵機制,引導市場和社會主體參與全民健身事業,鼓勵城鄉居民積極參與體育健身活動。貫徹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頒發體育鍛煉標準證書、證章等,引導更多居民參與體育健身。
(四)加大資金投入
按照《全民健身條例》的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全民健身所需的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各級政府應在經費、機構、人員等方面給予支持,尤其應該加大公共財政對全民健身服務的投入力度,并加強監督管理,確保??顚S?。充分發揮稅收的杠桿調節作用,嚴格落實國家現行的全民健身相關稅費優惠政策,以稅收政策引導公眾對全民健身事業進行資助捐贈。
(五)加強安全保障
對各類健身設施的安全運行加強監管,鼓勵在公共體育場館配置急救設備,確保各類公共體育設施開放服務達到防疫、應急、疏散、產品質量和消防安全標準。建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防范、應急保障機制。建立戶外運動安全分級管控體系,嚴格履行賽事活動申報和審批程序。加強全民健身相關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和個人信息保護。堅持防控為先和動態調整,統籌賽事活動舉辦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